4月17日,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场馆运行团队的工作人员与家属一起“回家”,再次来到国家速滑馆“冰丝带”这座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项目的场馆。
活动现场,北京冬奥会期间在“冰丝带”工作的运行团队成员为家属们热情、自豪地讲解着场馆的特征,介绍自己工作过的区域。不少参与者还换上冰刀走上冰面, 体验这块北京冬奥会期间诞生1项世界纪录和10项冬奥会纪录的“最快的冰”。
国家速滑馆场馆运行团队秘书长程淑洁站在观众席上向场内望去,她感慨地说:“今天是我们场馆运行团队‘回家’的日子,刚进来的那一刻,我仍然心潮澎湃,咱们‘冰丝带’还是这么美!”程淑洁表示,运行团队的工作人员此前连续奋战数月,其中离不开家人的支持,此次一起再访“冰丝带”,是对这些“幕后英雄”的回馈。程淑洁感谢国家速滑馆公司组织此次活动,“这是对我们整个团队的认可和礼遇!”
此前,国家速滑馆运行团队获得“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集体”称号,程淑洁表示,这份荣誉将一直激励团队每一个成员,“未来我们在各自的工作中,会一直发扬冬奥精神,继续做出应有的贡献。”
国家速滑馆物流经理张鹤是体育爱好者,他特意带上冰鞋参加这次开放活动。在“最快的冰”上滑行一圈后,张鹤对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说:“这里的条件太好了,我也算是在冬奥会场馆滑过冰的人了。”张鹤坦言,自己虽然一直在“冰丝带”工作,但工作岗位原因,他此前极少有机会来到场馆内部,“今天我也带着家人来了,他们听着我的讲解,也特别骄傲。”
担任混合采访区主管的徐立哲同样无缘在赛时一睹“最快的冰”风采,每当有比赛和官方训练时,他都需要在位于场馆地下二层的混合采访区值守。这次开放日,进入内场的他十分兴奋,还用手轻轻抚摸了赛道的冰面,“今天见到了很多冬奥会时的同事,还有相熟的记者老师,一下子那些闪耀的日子就回来了,北京冬奥会的经历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会是一笔财富!”
在冰面上,有滑冰基础的男女老少享受着滑行的快乐。15岁的崔静涵练习滑冰5、6年,她在冰面上翩翩起舞,“北京冬奥会我看了很多比赛,高亭宇夺得速度滑冰男子500米金牌的转播我也看了。我的家人当时在‘冰丝带’工作,这次我终于能在这块冰面上滑行了!”
据了解, “冰丝带”接下来将根据防疫安排,面向公众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