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任珊
“如意园小区4号楼一层堆着纸盒、破旧自行车等杂物,请尽快处理。”“新华东路与西海子西路交叉口西北角,多辆共享单车未停放到线内。”“平台收到,立即安排清理。”应用系统里,工作人员陆续收到前方检查员发来的信息,初步检查后迅速派单到责任单位,接单、处理等后续流程有条不紊进行。
这是通州区在全市率先探索开发的“文明数治”管理平台。一个终端采集,一个平台联动,一张地图指挥,一个后台管理,通过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地理信息等技术手段,通州区整合城市管理网格化资源,使得创城工作有了无处不在的“眼”和“手”,为随时随地发现和处置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城市管理千头万绪,小到一个井盖,大到市容秩序,桩桩件件都关系城市文明和老百姓的生活。而发现身边的不文明现象,就显得至关重要。
去年下半年开始,满壮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检查员。他负责的是新华东街和周边背街小巷、社区的巡查工作,每天脖子上挂一个工作证,拿上一部手机,就上班了。
“我们管的也挺广,比如路面上共享单车的停放,斑马线上机动车有没有礼让行人,背街小巷的环境卫生怎么样,小区里有没有堆物堆料、不文明养犬等。”而他的全部工作记录在一部手机上就能完成。打开“信息采集平台”APP,输入点位问题,上传图片,两分钟内即可将发现的不文明行为传至后方。
而后方采集到检查员们的信息后,也会第一时间审核、转派处理。“系统上线后,我们跟22家街乡镇和35家委办局完成对接,一般来说,问题派单后,要求责任单位5个工作日内完成任务处理并向平台反馈。”通州区全国文明城区常态化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区常态办”)工作人员杨雪娇介绍,后续工作人员还会进行核查,确保整改再销账,从而形成发现、督办、整改、反馈、复查、评价的全链条工作闭环。
目前,通州区已组成一支50人的检查员团队,覆盖全区全域。依托“文明数治”系统,日处理问题达到1400至1500个,今年1月至6月,月问题整改率达到95%。身边的环境美了,不文明行为少了,一件件“问题清单”,正在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惠。
通州区还正在创新实行“创城+热线”联动互促机制。北京12345热线的工单将汇集到“文明数治”系统,区常态办会根据其中的高频问题和高发区域进行实地调研、发放调查问卷,最终形成更加有针对性的问题台账,反馈至各责任单位。
归集、分析、共享和使用这些诉求大数据,形成了反映市民诉求的“晴雨表”,创城和接诉即办工作形成联动,将带动通州区整体精细化治理水平提升,市民群众都将充分享受文明城区创建带来的便捷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