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杨晓斌
由北京市城管委组织编制的《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运营管理服务规范》正在面向社会征求意见,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应设在何处?充电如何明确收费?怎样避免非充电车辆占用充电车位……从正在编制的新规中不难看出,今后电动自行车从充电到管理将会越来越规范。新规也吸引了社会极大关注,不少小区实际可利用空间极为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充电设施该怎么建、建在哪儿,对于社区管理者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相关资料图)
位于朝阳区六里屯辖区的秀水园小区,是上万人居住的大社区,电动自行车有500多辆,而且这个数量还在不断增加。由于小区内停车棚数量有限,不少居民楼的四周,平常都成了电动自行车停车场,甚至有居民还将车停进了楼道和电梯间,车多的时候,电梯门甚至会被堵住,社区居委会和小区物业经常劝导,但收效甚微。为了破解这一难题,社区居委会协调专项资金,整理公共区域,腾出空间建设停车棚。
“不止一位居民向我们反映,电动自行车停在电梯间门口,堵塞通道影响通行,我们多次进行劝导和治理,停车的秩序好几天后往往又恢复了原样。”秀水园社区党委副书记李莉和同事们在治理电动车上花费了大量精力。为了让居民的电动自行车有地儿停、能充电,前两年,小区先后建了3座电动自行车充电棚,最多可以容纳100多辆车停放,但和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相比,这几个车棚远远不能满足大家的停车需求,乱停车现象依然存在。
去年底,街道办事处计划大力支持小区建设电动自行车停车棚,抓住这个契机,社区居委会马上行动起来,一边征求居民意见一边开始选址,决定在8号楼外的两条狭长过道里各建设一座充电停车棚。李莉说,之所以选这两个地方,一是因为这里原本安装了电动自行车的充电口,二是这个位置不挡通道、空间够用,还对周边居民影响不大。
虽然影响不大,但在征集居民意见过程中,还是有个别居民表示不同意,有噪音、管理问题上的担忧。于是,社区工作人员又给居民做工作。经过讲解施工方案,最终,居民同意了安装。8月22日,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地面堆着一摞钢条和安装工具,几名安装工人正在焊接弧形的车棚钢梁。其中一名工人说:“如果顺利的话,月底基本就能安装完成投入使用。”
新建车棚也得到了不少居民的认可。8号楼一位居民说:“我家里有两辆电动车,以前没地方充电,只能将电瓶拿回家充,现在楼下建了车棚,既挡风又遮雨还能充电,以后不会再往家拎电瓶了。”
据介绍,每个车棚预计可以停放40余辆电动自行车,能满足几十辆车同时充电。充电设施的数量虽然看似不少,但和保有量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所以,如何提高充电设施的使用效率,避免非充电车辆占用充电车位,成为社区管理者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
李莉说,充电设施启用后,社区和物业会派人引导居民们合理使用充电桩。另外,小区西门、东门和南门附近,已经安装了多组充电柜,有充电需求的车主,也可以将电池放进充电柜里充电,这些充电柜可满足50辆车同时充电。
“五分钟充电圈”太方便了
什么是“五分钟充电圈”?简单来说,就是居民不论身在辖区何处,均能在五分钟内找到并使用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为了消除电动自行车上楼入户和充电难,朝阳区八里庄街道结合辖区实际情况,打造“五分钟充电圈”,不断完善电动自行车全链条安全管控。
据八里庄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计划在原有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的基础上实施“补、添、增”三步法,在17个社区内开展智慧车棚改造、充电设施建设等工作,积极探索建设满足更多居民需求的集中停放场所和充电设施。
据了解,街道详细分析了辖区内的电动自行车使用群体情况,在不同区域合理建设充电设施。比如,在快递站点附近主要安装换电柜,提升快递小哥工作效率;在小区附近多建充电桩,满足居民户外充电诉求。尤其针对老旧小区基础设施薄弱的情况,优先对其开展充电设施完善工作,对老旧车棚进行合理改造,对废弃空间进行重新搭建,盘活社区空间资源。
同时,对平房区的充电设施进行补建、新建。该负责人说,目前已在二道沟河南侧及311楼设置充电柜及换电柜;在甘露园中里幸福大院加装充电柜;在延静寺村口新建充电车棚等。在这些平房区补足充电设施,为居民提供了安全、平价的充电途径,电动自行车入户充电的情况自然就越来越少。
建设充电设施的方式将通过集体协商、政府出资等多种方式。辖区内先后进行了两期充电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共有充电设施201处,充电接口4184个,覆盖辖区17个社区的68个小区,各小区电动自行车和充电设施均已达到3∶1,为彻底解决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问题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