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孙颖
8月30日,市政协召开常委会,围绕“加强减污降碳协同,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进行专题协商议政,提出了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的9方面23条具体建议。
【资料图】
成就:46%能源消费总量增长支撑218%GDP增长大气污染防治创造“北京奇迹”
数据显示,2005年(碳强度基准年)以来,以能源消费总量46%的增长支撑了GDP218%的增长,“十三五”时期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累计下降24%和26%以上。
2021年全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33微克/立方米,6项大气污染物年均浓度首次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优良天数达到288天,占比78.9%。
北京市煤炭消费总量由1165.2万吨降至135万吨,2020年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占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0.4%。
北京市已经退出不符合首都功能的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2154家,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1.2万家,2020年全市高精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7.4%。
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将居住建筑节能率提升至80 %以上,节能住宅和节能民用建筑比重居全国各省市首位。
北京市的交通出行结构也进一步优化,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提升至73.1%,淘汰109万辆高排放车,2021年新能源车保有量达50.7万辆。
此外,北京绿色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实施疏解建绿、留白增绿,新增城市绿地3773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4.4%。
……
推进能源、环境、气候协同治理,北京大气污染防治经验被联合国环境署誉为“北京奇迹”。
建议:加大存量燃油小客车置换政策支持力度确保2025年新能源汽车200万辆目标实现
“加强减污降碳协同,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是市政协今年重点协商议题,市政协人资环建委牵头组建了7个专题协商调研组,开展了系列调研活动。
调研组认为,北京持之以恒深化“一微克”行动,但目前看,通过污染物减排、降低PM2.5难度越来越大。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调研组提出九大方面23条具体建议。
在创新能源环境气候协同治理的顶层设计方面,建议加强能源、环境、气候协同治理体制机制建设,制订绿色低碳转型中长期规划和法规制度保障体系,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建筑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立法工作,制订超低能耗建筑奖励政策和支持新能源车替代燃油车的一揽子激励政策。
调研组认为,目前我市交通拥堵问题尚未根本改善,绿色出行比例与规划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在促进交通运输减污降碳新突破方面,建议要加大存量燃油小客车置换为新能源车政策支持力度,研究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替代燃油车的机动车牌照和通行权支持政策,加强新能源车充换电和加氢设施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的电动小客车充电设施网络,完成70万个充电桩建设目标,确保实现2025年新能源汽车达到200万辆的规划目标。要持续优化交通出行结构,提升道路设施网、轨道交通网、地面公交网、慢行系统一体化发展水平,研究地铁与地面公交限时免费换乘政策,推广定制公交,强化共享单车与公共交通换乘衔接,对电助力(人力混合)自行车提供牌照豁免。
在提高城乡建筑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方面,调研组建议要加强城市建设和能源布局统筹规划,加快建筑与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光热、地热及热泵系统深度融合。全面发展绿色建筑,推进超低近零能耗建筑示范,开展零能耗建筑研究。推动大型商业综合体、商务楼宇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结合重点区域建设、城市更新、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等,有序推进公共建筑、老旧小区、传统商圈、低效商业楼宇等既有建筑节能低碳改造。
调研组还建议,要积极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重构绿色低碳供热保障体系,新建区域、新建项目优先采用电能驱动的可再生能源供热,城市热网集中供热向智慧供热转变,实施供热计量收费,按照“同热同价”的原则,尽早实现居民供热销售价格统一,确保实现2025年可再生能源供热面积占比达到10%以上的目标。
张斯伟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