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孙乐琪
62个综合医联体和32个紧密型医联体覆盖16区;三级医院分时段预约挂号全部精确到30分钟以内;建成互联网医院40家,150家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
10年来,北京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医疗服务改善交上令人满意的“成绩单”。根据《柳叶刀》杂志发布的全球195个国家和地区卫生服务可及性和质量评价,本市卫生服务可及性和质量指数已进入全球前10%。亮眼的数字有力诠释着人民的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持续增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优化基层预约转诊
日均向基层投放15万号源
“通过改革,医疗机构彻底告别了以药耗补偿运行成本的历史。”市卫健委体制改革处副处长王敬媛介绍,2012年,本市在5家三级公立医院开展以药品“零加成”为核心内容的医药分开改革试点,开辟了全国公立医院医药分开改革的先河。2017年、2019年先后实施医药分开和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取消药品、医用耗材加成和挂号费、诊疗费,设立医事服务费,调整规范7000余项医疗服务项目和价格,开展药品集中采购和京津冀医用耗材联合采购,调整完善基本医保和医疗救助政策。
天坛医院实现整体迁建,同仁医院亦庄院区扩建完成,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开诊运行,友谊医院通州新院开诊运行,安贞医院通州院区等项目已实现主体结构封顶……通过下大力气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首都百姓得以更便捷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让市民在家门口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是我们不懈努力的方向。”王敬媛介绍,本市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专病特色科室建设及全科医生培养力度,并稳步推进医联体建设,组建覆盖16区的62个综合医联体和32个紧密型医联体。107家综合医联体医院日均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投放号源15万余个,引导居民基层就诊,就近就诊,促进分级诊疗。2021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人次比10年前增长86%。
推动医疗高质量发展
首批研究型病房设床位1704张
首创非致残性脑血管病高危预警模型解决全世界50%脑血管病诊断问题,每年可减少我国脑血管病复发74万例;逆向新药研发模式使药物研发周期压缩了7年;研发神经心脏治疗产品填补神经心脏介入治疗产品空白……天坛医院副院长贾旺说,近年来,天坛医院聚焦高质量临床研究不辍努力,在世界舞台上发出越来越多的“天坛声音”“中国声音”。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深化医改的重要任务,天坛医院则是本市不断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缩影。王敬媛介绍,本市开展研究型病房建设,首批研究型病房研究型床位1704张,药企临床研究响应率达100%。目前,本市已建立11个国家医学中心,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总数达到260个。
此外,为完善质控体系建设,本市建立了以40家市级质控中心为核心的市、区、医疗机构三级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医疗质量稳步提高。
提升市民就医体验
互联网医院诊疗量达45.6万人次
41个专科1300多名医生开通线上服务;成立疑难病会诊中心,将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延伸至门诊;积极推动分时段就诊、集中预约、诊间结算、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协和医院副院长杜斌说,近年来,协和医院把“问题”当作“课题”解,今年7月接诉即办响应率、解决率和满意率均达到100%。
事实上,协和医院并不是本市医疗机构奋力改善医疗服务的个例。市卫健委医政医管处副处长乔正国介绍,本市完善门诊预约服务,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实现非急诊全面预约和实名制就诊,预约就诊率达到85%以上,三级医院全部提供分时段预约挂号精确到30分钟以内服务,大型检查(核磁、CT、超声)全部实现分时段预约。
为帮助患者节约就诊时间,本市通过百度地图、高德地图向社会发布134家医院急诊科的拥挤等级,加强急诊就医引导服务。天坛医院、友谊医院、北大六院等20多家医院已实现院内地图自助导航。
“‘就医难’还需利用智慧手段破解。”乔正国说,本市已建成互联网医院40家,150家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全市互联网医院的总诊疗量为45.6万人次,为全国患者提供指尖上的优质医疗服务。118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实现检验、检查结果线上查询和推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