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北京日报客户端 | 实习记者 柴嵘
西城区旌勇里胡同有一座坐北朝南的祠堂,名为旌勇祠。这座始建于1768年的祠堂, 正进行着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大修。北京市文物古建工程公司专家组成员李永旺是这次修缮项目的技术负责人,国庆假期,李永旺仍和修缮团队一起研究设计图纸,讨论技术细节,推敲修复方案。
2021年11月份,刚接到修缮项目的李永旺,便开始查阅海量资料,了解旌勇祠背后的历史,找寻同类型的古建筑修复样例,构思修缮计划。此次修复工程的施工面积约3000平方米,修缮包括旌勇祠的三间正门、碑亭、东官房、西库房、戟门、享殿和东西两庑以及地砖等主要部分。
5米高的脚手架上,七八名工人正穿梭于旌勇祠侧门的屋顶上,有人锯木、有人打磨、有人刷漆。修复现场,李永旺始终和工人们站在一起,给予他们技术指导,并监督修复质量,丝毫不敢马虎。李永旺坦言:“古建修缮工作十分辛苦,日出而作,干到天黑。这一切努力,都只为了旌勇祠能够更早地以美轮美奂的原貌,呈现世人。”
目前,文物古建公司旌勇祠项目部已经完成了旌勇祠的碑亭、享殿的琉璃瓦面等修复任务,如进展顺利, 预计明年8月将完成全部的修缮工作。
从1978年投身文物建筑的修缮保护工作至今,李永旺从没有离开过工地,勤勤恳恳扎根修复一线。 40多年来,他参与过白塔寺、孔庙、紫竹院行宫等大大小小数十个文物建筑的修缮和复建工作。“文物修缮工作者最重要的是继承古代工匠们精湛的技艺和无穷的智慧, 全力将文物恢复至最初的样子,是我们毕生奋斗的方向。”李永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