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刘苏雅
我国空间站的“太空水稻”长势如何?10月12日,问天实验舱生命生态实验柜进行的水稻种植项目在“天宫课堂”第三课亮相。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介绍,目前,“太空水稻”正在从灌浆期进入种子成熟期。
7月24日,问天实验舱搭载的生命生态等科学实验柜成功发射,开展了空间微重力条件下水稻和拟南芥的培养实验。本次实验其中一个目标是完成水稻在太空“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的培养研究,为进一步解析空间微重力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和利用水稻进行空间粮食生产提供实验证据。
7月28日,拟南芥种子和水稻种子的实验单元由航天员安装至问天实验舱的生命生态柜通用生物培养模块中。次日,完成在轨第一次营养液加注。经过54天的生长,水稻顺利抽穗开花,目前,正从灌浆期进入种子成熟期。9月21日,航天员采集了部分的水稻样品,在轨冷冻保存,计划随航天员返回地面进行分析。采集后的水稻植株成功长出了再生稻,并开始拔节孕穗。再生稻为充分利用培养空间和条件,进行高效作物生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途径。
从20世纪50年代人类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如何利用植物保障人类在地外环境中生存所需要的食物、氧气和纯净水,就成为空间生命科学关注的问题之一。科学家们期望,通过研究在完全封闭太空条件下培养或栽培植物,探索作物在太空环境中高效生产所需要的条件因素和技术途径,筛选和创建适合太空生产的农作物新品种,从而建立以植物为基础的空间生物再生生命支持系统,最终实现人类长期太空探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