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宗媛媛 莫凡
疫情期间,不少养老驿站暂停了日常服务,行动不便的高龄或独居老人面临诸多生活难题。线下活动受限,长时间居家的老人也容易心情烦闷。为老服务谁来提供?一些人挺身而出,为老人们送去温暖。
【资料图】
送餐
餐厅店员主动送 志愿团队接力帮
中午11点半,翠满楼饭庄岳各庄店的店员孟良骑着三轮车,来到饭庄附近的梅市口路甲10号院小区。在门口扫健康码登记后,孟师傅从保温箱里拿出三个大袋子,里面装的都是院里住户订的餐。
“以前都是让顾客来门口取的,这几天大风降温,我就帮忙送到家了。”正说着,孟师傅按响了一户人家的单元门门铃,“阿姨我是小孟,来送餐啦!”
孟师傅负责配送的这个小区不大,只有一栋楼8个单元,但老人住户非常多。从餐厅订餐的客户,绝大多数也都是老人。“送餐这个事已经干了三年,当初就是考虑到这边老人多,想着帮帮忙。”考虑到有些老人只会用微信,不会用外卖App,餐厅直接拉了一个微信群,每天在群里发菜单,老人可以直接点餐付款。孟师傅发现,近期受疫情影响,外出买菜不方便,点外卖的老人更多了。
“他们这儿的菜口味挺好的,我有时候点一两个菜,自己再焖点饭。”70岁的王阿姨就是最近开始订餐的新用户。因为疫情,她的小外孙幼儿园停课,女儿也居家办公,家里一下多了好几口人吃饭。自己天天做实在有点累,王阿姨在邻居的推荐下选择订餐。
不到20分钟,孟师傅就将10位老人的订餐全部送到了家。下午5点半,他还要再来小区送一趟晚饭。
疫情期间,提供送餐服务的不只是餐厅,还有助老志愿者。在朝阳门街道新鲜社区,姜秀萍和她所在的助老志愿服务队一直惦记着平时负责照顾的老人。
“好多老人都是腿脚不方便,出不了门。”队长姜秀萍说,社区前不久封控期间,这些老人在外面订的餐没办法送进来,她和志愿者马成兰一起承担起了给老人送餐的工作。“每天,我们都会先跟老人沟通好需要点什么菜,等菜品备好后,我们再到封控区门口取来送到老人家里。”
事实上,新鲜社区这支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也都已经是退休老人。“我们腿脚还算可以,就想着能做点力所能及的事。”遇到没电梯的老楼,姜秀萍和马成兰只能爬上爬下,“中午送一趟,晚上再送一趟。”
前段时间,志愿服务队了解到一对老夫妇视力都不太好,外出十分不便,平时连买菜都要托邻居帮忙。
“老人有时不好意思开口,很长时间才敢让邻居买一次。”得知情况以后,志愿服务队很快和老两口联系上,每隔三四天,就安排队员帮老人买一次菜,保证老人吃菜不愁。
办事
大事小情全都管 手机课堂耐心教
去超市买菜、去银行代领退休金、去便民服务点代缴水电费……志愿服务队的助老内容几乎无所不包。
“我们照顾的老人里,有的生活特别困难,身体又有残疾,我们就想办法把自己家的菜或者口罩给他匀一点儿。有大件儿东西不好洗的,我们也帮着找地方给洗好晾干再送过去。”作为志愿者,杨玉芳总是尽力为老人提供帮助,“之前我身体不好的时候,也得到好多人帮助,现在就想把温暖传递下去。”
遇到突发状况,志愿服务队向来会第一时间响应。一天早上,姜秀萍突然接到电话,老人说自己身体不舒服,志愿服务队赶忙把老人送到医院,经诊断是胆囊炎。“还有一次,老人突发急病,到了医院以后,医生说需要住院。”姜秀萍立即联系另外两名队员,把住院要用的东西送过来。“从下午三四点,一直忙到晚上七八点。”
在上地街道养老照料中心,疫情期间的为老服务也始终不“掉线”。
“为了减少各位爷爷奶奶们外出的频次,大家有什么需要购买的东西可以告知我们,我们能给大家提供代叫车、代买或者网上挂号等服务。以上能提供的服务都不收取大家的服务费,大家只需要支付购买东西或者叫车的费用即可,有什么需要的请大家及时联系我们。”
在养老照料中心服务对象的微信群里,工作人员郝蕊给老人们发来这样的温馨提示,“这边本来就有家庭养老照护床位的老人,还有周围社区在这里订过餐的老人,我们都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消息发出后不久,郝蕊和同事陆续接到老人们打来的电话。“有阿姨不会网购,希望我们帮忙在网上买120个N95口罩,还有叔叔因为残疾,行动不太方便,请我们代买10斤苹果。”郝蕊和同事记录下老人们的需求,第一时间下好订单,等东西送到以后,还提醒老人消毒以后再拿回家。“我们跟老人说,不用管是不是在我们职责范围内。只要觉得有困难,就可以给我们打电话,我们手机是24小时开机的。”
郝蕊明白,对于一些独居、空巢老人来说,有时候或许只是陪他们说说话,就能让他们少一些焦虑和不安。
“有的爷爷奶奶不好意思总给我们打电话,想自己学着操作。我们也觉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就给爷爷奶奶们开了线上手机课堂。”郝蕊说,老人们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不仅学会了怎样下载和使用网上买菜的App,还学会了如何用导航打车、在网上挂号。老人们学得慢、忘得快,郝蕊和同事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耐心讲解。
“现在是特殊时期,手机课堂为我们这些宅在家里的老人提供了很大帮助,足不出户就把东西买了”“我们这些老同志可以自己在手机上买菜买药,谁要是发来一个地址,我们也能用导航找过去”微信群里,老人们兴致勃勃地分享着自己的收获。
活动
读书练字不耽误 线上方式受好评
疫情期间,社区里的线下活动不便开展,不少老人难免觉得有些烦闷。在东华门街道,智德社区党委联合北京市思诚社区公益基金会,将社区活动搬到了线上,让老人的居家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
尽管已经年逾七旬,但退休教师周亚军每周还在忙着备课。作为读书会的领读人,她总会在周二与大家共读诗书。
“一开始还有点不适应,毕竟在学校一直是教高中生,现在面对的是社区里的老人,需要更接地气。”令周亚军感到欣慰的是,读书会改在线上进行以后,老人们的接受度都很高,“大家围绕学习的内容谈自己的想法,这种氛围很好,我也体验了一把在直播间里当主播的感觉。”
最近,读书会正在读《论语》。“大家发现,平时说的‘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正是出自《论语》,都还挺感兴趣。”周亚军感慨,“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什么时候都不晚。”
提起读书会,张国胜印象最深的是《论语》里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在他看来,人到老年,格外需要朋友,读书会恰恰让大家通过读书交到朋友,“线上方式更灵活,参与起来更方便。”
除了读书会以外,张国胜还参加了改在线上进行的书画班。“邓春然老师给我们写了三十个‘寿’字,让大伙儿挑自己喜欢的在家临摹,作品发到微信群里以后,老师会告诉我们哪个地方写得好,哪个地方还可以再改进。”张国胜说,疫情期间在家练习书画,可以修身养性,“写得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咱能有这精气神儿,大伙儿的积极性非但没受影响,反倒还更活跃了。”
读书练字之余,张国胜又和老伴儿参加了社区的“线上八段锦打卡挑战赛”。
“八段锦不仅能锻炼肢体、关节、肌肉等,对不少老年常见病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北京市思诚社区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李萌欣喜地看到,老人们每天都在坚持锻炼打卡,将照片或视频发到群里,大家相互督促、相互鼓励,“我们希望给老人们营造强身健体的氛围,带动大家共同增强身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