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 作者 徐以骅
基金会研究已成为美国研究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慈善基金会指其资产主要来自私人捐赠以及部分来自社会集资,设董事会独立管理,通过拨款资助和直接参与等方式致力于社会公益慈善目的之非政府、非营利组织。
【资料图】
美国虽非基金会的发源地,却是基金会发展的集大成者。数以万计的大小不等、名目繁多的基金会拥有巨额财富和社会影响力,为美国社会及其资本主义制度提供各种改良、改造甚至拯救方案;而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面向的大型基金会在美国对外政策中也扮演了“游说者”“咨询者”“辅助者”“监督者”和“批评者”等多种角色,成为美国海外扩张尤其是二战后美国作为“全球霸权国”形成过程中的推手和护持者。
基金会研究业已成为美国研究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相对于国外关于美国基金会不胜枚举的研究论著,国内的相关研究不仅滞后而且单薄,且以政策性研究为主导。
《暗金政治》是关于美国基金会研究的新著。 该书主要基于政治学/国际关系学和社会学理论,别开生面地选取基金会兴起与美国国际霸权的发展轨迹和互动关系作为研究问题。
作者认为,支撑美国霸权的有软硬两种实力,其中软实力背后至少有两种体制性力量:一是相当发达且具有活力的知识生产体制;一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协助政府做出战略选择的决策体系,而附属于意识形态左右两翼的基金会通过“暗金政治”即较少受法律限制的非公开资金而进行影响政治的各种运作,成为支持上述两种体制性力量的台前或幕后“金主”。
透过剖析“权力柔软面”在护持美国霸权形成和推进美国意识形态外交中的重要作用,本书填补了“美国世纪”叙事和“美国霸权”研究中长期存在的学术空缺,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基金会和慈善事业研究在国内主流政治学和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地位。
《暗金政治——慈善基金会与美国霸权》,银培萩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构建了基金会与美国霸权的新解释框架
本书的主要创新之处,是在剖析基金会权力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了基金会与美国霸权的新解释框架。作者认为,基金会实施政治影响,主要是通过以观念为载体的“观念有机化”和以人物为载体的“精英社会化”两大机制,前者指通过培育、传播和运用观念来取得政治影响力的机制;后者指使精英社群理解、接受、内化某些观念,从而建立精英网络并通过网络扩散来影响决策的机制。
然而,绝大多数基金会均是所谓“散财”机构,通常并不直接运营和从事具体项目,因此从基金会到政治决策,需要通过某种中介或网络,于是作者便提出将“金智复合体”(基金会—智库复合体)作为中介的方案,使智库在护持美国霸权中的作用也成为本书的研究重点。
其实这些权力中介和网络要比“金智复合体”复杂广泛得多,涉及整个权力建制或(东/西部)权势集团,包括所有那些举足轻重的非政府组织、游说团体和大型传媒,显然因便于撰述,作者采取了聚焦极具隐形政策影响力的“金智复合体”这一研究策略。
诠释了基金会护持美国霸权的四种机制
在分析了基金会权力机制之后,本书又进一步归纳和诠释了基金会护持美国霸权的四种机制。作者认为,扶持美国霸权的目标可以拆分为“霸权核心”和“霸权外围”两个层次,基金会护持美国霸权亦由此形成由内向外的四种机制: 即在“霸权核心”的“形塑美国外交战略”及“运作美国社会网络”两种机制,以及在“霸权外围”的“形塑国际发展政策”及“运作跨国社会网络”两种机制。
通过此四种机制的互相配合与共同运作,美国基金会所倡导和生产的理论、观念和知识被加工成为政策方案,并且通过霸权外围的以知识精英为主导的社群网络或某种“(社会)科学殖民主义”方式输出或移植到发展中国家进行实际应用,从而以比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更柔软、更精致以及潜移默化的方式护持了美国霸权。
全书共分五章和结语。在本书前三章理论建构的基础上,作者在第四、五章分别就基金会或“金智复合体”在霸权核心以及霸权外围两个层面的具体实践,对基金会在对外推销和输出美式价值观,赢得各国精英及培育当地精英群体方面的项目和影响做了个案考察, 并就此得出结论认为,虽然基金会在美国霸权扶持中并非唯一甚至并非最主要的角色,而且也集中体现了美国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传统之争以及美国社会左右两翼的极化,但却代表着美国财富精英的共同意志。
因此,作为“使美国制度富有弹性的缓冲力量”,左右两翼的基金会竭力维持美国精英阶层的默契和共识,并且“有组织、成体系、长时间”和始终如一地对外输出美国主义价值观,以此来延续“美国世纪”和美国霸权。当前,国际局势波谲云诡,本书对我们深入研究和总体了解美国基金会的运作及其与美国霸权之间的关系,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也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特聘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