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徐慧瑶
随着平台经济的崛起,外卖配送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与日俱增。来自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别的市政协委员、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酒店管理学院执行院长许艳丽长期关注这一领域。今年,许艳丽委员在提案中倡导多部门联动,加强顶层设计,厘清用人关系,推进劳动者与平台企业强化沟通协商,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
有别于传统的用工模式,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与用工方之间的关系有时并不明确。有些情形下,双方会签署劳动合同,明确劳动关系;有时双方只签署劳务合同或众包合同,但却存在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劳动者和用工方之间关系的不确定性,让许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难以充分保障自身权益。针对这一现象,许艳丽委员建议,人社部门、工会、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强多部门协作,深入调查研究,出台细化、可操作的政策,明确不同类型平台的劳动者哪些属于符合劳动关系的情形,哪些属于不完全符合劳动关系的情形。她举例说道:“像网约车行业,可以从区分专车司机和其他类型司机为突破点;快递行业,可以部分企业为试点,再逐步推广到其他企业。送餐业,可以先从区分专送和众包入手……”
现实生活中,确有部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与平台之间不完全符合劳动关系,如何为这一群体“托底”,使其拥有基础的社会保障?许艳丽提出,应让已有的职业伤害险这一保险形式发挥更大作用,鼓励商业保险机构进一步参与,推动平台企业、相关合作商或劳务派遣、外包企业、劳动者共同承担保险责任。“比如说一些劳动者发生意外伤害,不能认定为工伤,他能从职业伤害险中获得一定的赔偿,保费可以由各方共同承担。”
很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缺乏诉求表达的渠道。对此,许艳丽建议,应进一步推进劳动者与平台及相关企业强化沟通协商。同时,也应强化工会倾听劳动者诉求的机制,并定期向企业反馈,从平台算法改善和平台相关合作商、派遣外包机构改善管理两个路径,推动平台算法的不断优化,推动平台人性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此外,许艳丽还建议,应对新就业形态制定最低工资标准。具体而言,即根据不同平台劳动者的日均工作时间、工作强度、接单量等数据,结合当前各平台企业制定的薪酬规则,制定符合不同平台特征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底线权益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