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陈强 安旭东 通讯员 崔振兴
“北京人”第一颗头盖骨发现地——周口店遗址龙骨山,2月17日下午来了360名“小小考古学家”。孩子们手拿小铲埋头“考古”,挖到的“宝贝”还可以带回家留作纪念。
“模拟发掘”体验区域位于龙骨山后山,总计300平方米,里面有132个“方格子”,每组“小小考古学家”负责1个。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管理处的工作人员说,把计划挖掘区域分成若干个格子的考古方法叫作“打格分方”。1918年,中外科学家发现周口店龙骨山并开始在猿人洞内进行考古发掘,用的正是这种方法。孩子们面前的每一块“方格子”里,都有工作人员事先埋好的“宝贝”,如仿制的动物化石、玛瑙石、贝壳等。
领到挖掘化石的专用小铲,有些心急的孩子恨不得马上跳进“方格子”。指导老师赶忙把他们拉住,“咱们考古,是要有热情,但更重要的是不能着急,得讲究方法。”老师把孩子们拢到身边,用面前的“方格子”做起示范——考古发掘,绝对不能一上来就拿铲子使劲儿往下挖,而是应该按照土层,一层一层找“宝贝”,每层之间大概相距仅1厘米。而且动作要轻,更要有耐心,发掘完一层,再小心地往下挖一层。
家住周口店镇山口村的邱圣乔别看今年只有5岁,之前在父母的陪同下已经参加过两次“小小考古学家”活动了。这一次,由奶奶和姥姥陪着来。不到半小时,小邱就在第三土层“发掘”出了一颗长条形的“化石”,“您快看,孩子发现‘宝贝’啦!”姥姥裴艳红兴奋地去请教指导老师。
经过老师“鉴定”,邱圣乔发现的是还未形成化石犬牙(仿制品)。“已经有很大进步啦!”裴艳红说,孩子之前两次“发掘”可能因为心太急,发现的都是石块、树枝,这次收获的“犬牙”一定要带回家珍藏,“希望这样的经历能让孩子明白,考古不是一帆风顺的,充满耐心地投入进去才能有所收获。”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第三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化艺术周于2月13日至19日在周口店遗址举办,“小小考古学家”正是特色活动之一。截至2月17日下午,已有661名孩子参加“模拟发掘”。艺术节闭幕后,市民若计划带孩子体验“模拟发掘”,需致电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管理处进行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