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唐代诗人白居易写下《春游》诗作时,已是将近七十岁的高龄,却仍不忍辜负春光旖旎,要去踏青赏春。策马奔腾去往郊外,然后自车而下,款款步行,只有“游春人在画中行”,才能将无限春光尽收眼底,是谓“踏青”。
踏青这一民俗起源于春秋晚期的上巳节。农历三月上旬,过上巳节的古人要到水边举行祭祀仪式,在水中洗浴与招魂。如《论语·先进》篇里所写:“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上巳节也是青年男女的“相亲节”,诗经《国风·郑风·溱洧》里有:“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到了汉朝时,河中沐浴、招魂续魂的习俗逐渐淡化,踏青春游成为主流。东汉张衡的《南都赋》里描述了男男女女盛装出行、郊外踏青的景象:“于是暮春之禊,元巳之辰,方轨齐轸,祓于阳濒。朱帷连网,曜野映云。男女姣服,骆驿缤纷……”
宋代《春游晚归图》(局部)
魏晋时期,踏青的上巳节定到了农历三月三日,杜甫的《丽人行》中即有“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描述。但唐代的三月三虽然也是全国性的重要节日,踏青出游的时间却不再局限于这一天,只要春光明媚,都是踏青的好日子,孟浩然有诗作吟:“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踏青之盛行京城,正如唐代康骈《剧谈录·曲江》里所书:“彩幄翠帱,匝于堤岸,鲜车健马,比肩击毂。”联袂郊游踏青的古人,曲水流觞、遇景即留、逢花即饮,甚至“随行载以油幕”,搭起帐篷,与今天踏青、野餐时的现代人何其相似?“身被春光引,经时更不归。”眼下正值春日,找一个空闲的周末,和家人朋友一起踏青,走进醉人的春光里吧!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