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若套用“元戏剧”的概念,近日正在京沪上演的《致命旋律》大概能算是一部“元音乐剧”,不但核心矛盾和音乐有关,舞台和观演关系的布置,也更像音乐会。通过钢琴表演来贯穿剧情,并非《致命旋律》的首创,早前“表演工作坊”的《弹琴说爱》和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两个人的谋杀》也用过类似的表现手法,相比这两部的天马行空和嬉笑怒骂,专注于人物关系和情节反转的《致命旋律》,倒是显得中规中矩。
倘若不看主创介绍,大概很难猜到《致命旋律》的出品方,竟然是以闹剧见长的“开心麻花”,首先是因为《致命旋律》的故事基调更接近悲剧,其次则是因为黑匣子小剧场的静谧和肃穆氛围,和“开心麻花”常见的喧闹花哨形成鲜明反差。《致命旋律》的故事,改编自韩国音乐剧,说的是一个从小被生父遗弃的音乐天才,于成年后伪装成自闭症,处心积虑地接近生父,并进行复仇的故事。男主角的父亲年轻时抛妻弃子,专心发展音乐事业,并成为赫赫有名的音乐教授,但成名后他一边打着“栽培”的名义使劲压榨得意门生,一边困在创作瓶颈里不能自拔。此时一位看似智力发育迟缓、实则工于心计的“自闭症少年”突然闯入他的生活,让他以为找到了突破瓶颈的方式,他不知道的是,自己正被亲生儿子逐渐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在《小说》《面试》《粉丝来信》《水曜日》等一系列“韩改”悬疑题材音乐剧的熏陶后,观众也许对这些包裹在精神疾病、多重反转之下的奇情故事已经有了免疫能力,因此在悬念的设置上,《致命旋律》朴实得有些相形见绌。但主创相当明智的一点是,在此剧前期的宣传上,一直没有打上“悬疑”的标签,而是用“现场音乐”作为噱头。音乐不但是其主题、意象、叙事工具,也是情感和解谜的双重线索,并且与大部分没有现场配乐,或者奏乐区和表演区分开的音乐剧不同的是,《致命旋律》的里live音乐,直接由剧中演员进行演奏。整场演出也像是一场讲故事的小型音乐会。
除了钢琴,舞台上只摆了几张桌椅,形状和生活中常见的桌椅造型不太一样,它们是波浪形的,像起伏的旋律。“波涛”和“旋律”,在剧中都是贯穿全剧的线索,与主人公的命运轨迹暗合——那位被生父抛弃的天才少年,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他寂寞的童年,便在波涛声的陪伴下,听着母亲讲故事入睡,而后他又于成年后在复仇过程中与父亲厮打并共同葬身海底。
尽管在演出之后,有观众质疑演员的钢琴演奏水平,但需要强调的是,有些演奏选段是为了体现人物在音乐创作中的瓶颈,或是辗转挣扎的思想状态,因此“演奏发挥失常”或许是剧情需要的刻意为之。
剧中饰演母亲的尹贝希此前通过爱奇艺的综艺节目《一年一度喜剧大赛》被观众所熟知,其中一位男主演王培杰则通过《危险游戏》《小说》《拉赫玛尼诺夫》等热门音乐剧收获一帮忠实拥趸。年轻演员们收放自如的表现力以及塑造角色的把控能力,都为演出锦上添花,所以即便《致命旋律》依旧带有商业演出的色彩,也不失为一次愉悦的艺术体验。至少比起市面上那些喜欢滥用投影以弥补舞台性不足的音乐剧,它让人感受到了现场演出的鲜活。
(原标题:“旋律”鲜活)
来源:北京晚报 | 作者 阿之
流程编辑:U016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