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袭红衣、黄色裤子、手持登山杖,在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的舞台上,一位73岁的老人在“雪山”上攀登。他是夏伯渝,我国著名登山家。26岁失去小腿,69岁凭借义肢登顶珠峰。北京冬残奥会大幕徐徐拉开,夏伯渝用自己的汗水和毅力,登上了又一座“珠峰”,书写下闪亮一笔。
作为我国知名登山家,夏伯渝是共和国的同龄人。“登山”“珠峰”是他人生绕不开的关键词。把时间调回1975年,26岁的夏伯渝是中国登山队的一员,和队友们一起冲顶珠穆朗玛峰。不幸的是,在那次冲顶中,由于冻伤,夏伯渝不得不选择截肢,失去了两腿小腿和双脚。
“珠峰虽然夺去了我的双脚,但没有夺去我对登山运动的热爱。”凭借着惊人的毅力,夏伯渝在2018年登顶珠峰,圆了自己毕生的梦想。
作为很多残疾人和残疾人运动员的榜样,收到冬残奥会开幕式邀请的夏伯渝却感到有些意外。
“我没有表演的经验,从事的项目和冰雪的关系也不大,开始是有些紧张的。”
虽然略有忐忑,夏伯渝仍然以最饱满的状态投入到排练和筹备中。除了虎年春节仅有的几天假期以外,他一直在闭环中学习、练习。
别看自己的节目只有几十秒,内容又是拄着登山杖行走,夏伯渝可没少费心思。要体现出虚拟条件下攀登“雪山”的状态,还要踩准音乐的节奏和步点,对于小腿截肢的他来说难度可想而知。
“音乐的节奏是变化的,时间只有几十秒,容不得出错,容不得愣神。”为了实现精准,夏伯渝想了个笨办法。那就是反复听、反复练,让每一个细节形成肌肉记忆和条件反射。
由于节目位于整个开幕式的中段,夏伯渝每次都有一个多小时候场时间。不到自己登场时,夏伯渝就戴着耳机,一遍又一遍地听。一边听,一边用脚轻轻地打着节奏,复习步点。
二三月份的鸟巢仍然有些寒冷,身着演出服的夏伯渝偶尔会打个寒战。每次一激灵,他都笑着对身边的演员们说:“冷点挺好,岁数大了不打瞌睡。”
在一天的排练中,整个流程会彩排两到三次。常常是一大早来到鸟巢,披星戴月回到驻地。对于年过七旬的夏伯渝来说,打破日常作息,对身心都是挑战。
“我平时一般晚上九点就休息了,第二天早上五点准时起床。”为了适应排练节奏,夏伯渝调整了作息。为了保证睡眠质量,他偶尔会服用半片安眠药,以便于快速入睡。
吃饭加快速度,作息尽量调整,在万般皆可“变”的排练中,夏伯渝坚持着一个习惯,雷打不动。
“我和老伴有约定,每天不管多晚,回到驻地都要给她打个电话,互报平安。”
家人的牵挂是安慰也是鼓励,随着冬残奥会开幕式越来越近,夏伯渝的信心更足了。可是,导演话他始终记在心里,一刻不敢放松。
“哪怕是上场前一秒,节目细节仍然可能调整,大家一定要保持精神专注。”
马上就要到自己了,夏伯渝心里还在重复着每一个动作。音乐响起,“登山者”亮相在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
“这是我人生中闪光的一刻,难忘的一笔。我把残疾人运动员自强自健的一面展现在世界面前,感到光荣自豪。”
走下舞台,夏伯渝悄悄地抹去了眼角的泪花。那是幸福的泪,他登上了自己人生的又一座“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