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张蕾
近日,执行标的高达72亿元的某财富投资管理公司申请执行某控股集团公司等营业信托纠纷系列案,在北京金融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达成执行和解。
该案被执行人是一家大型民营企业,申请执行人代表着万余名投资者的权益,牵涉面广。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经征得各方当事人同意,北京金融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开展了促和解纷工作。
在和解过程中,被执行人告知法院,因公司旗下地产板块出现资金危机,引发“踩踏式”债务纠纷,连锁反应诱发了公司旗下金融板块的资金危机。目前公司正在积极处置资产自救,恳请法院暂缓强制处置公司资产,避免造成投资人群体性恐慌。
在向案件各方当事人、市工商联、金融监管部门等详细了解被执行人的资产负债情况,听取被执行人债务化解方案的基础上,北京金融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特别邀请了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专家委员会委员对案件进行专业研判。
专家认为,被执行人拥有优质的不动产及金融资产,属于“有挽救价值的民营企业”,可以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作用,促使被执行人通过加速资产处置方式实现自救。
于是,承办法官与市工商联及市商会营商环境专家协作,以“办理一个案件救活一个企业”为目标,推动执行和解。功夫不负有心人,近日案件涉及的各方当事人自愿达成了分期履行的执行和解协议。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是北京金融法院与北京市工商业联合会就共同助力提升北京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水平达成的战略合作,积极参与诉前、立案、审判、执行等各阶段促和解纷工作。这起案件的妥善解决,是北京金融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促和解纷工作机制的首次尝试,也是执行和解成功标的额最大的案件。案件的和解解决既保障了投资人权益的逐步实现,又提供了债务人自我修复的机会,实现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据统计,北京金融法院成立以来,以执行和解方式结案65件,结案标的达120亿余元,在充分保障申请执行人合法债权实现的同时,维持了民营医院、光伏电力公司、养殖公司等一批作为被执行人民营企业的持续运营,实现了“多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