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丰家卫 通讯员 边志强
下午5点回到宿舍,简单就着矿泉水吃些面包和火腿,处理完工作之外的杂活,倒床眯上几小时,36岁的邢晓冬又要开始一天新的工作。 他的工作从凌晨3点开始,工作内容是在天窗时间段检修京津冀地区煤炭运输集疏港全面“公转铁”重要铁路——朔黄铁路。
西起山西朔州,东至河北黄骅港口,正线总长近598公里,年运输能力近4亿吨, 作为我国西煤东运第二大通道,朔黄铁路在全国路网中占有重要地位。朔黄铁路上游汇聚准池铁路、神朔铁路的煤炭,下游连通黄骅港、天津港、龙口港,持续发挥路径最短、最优、最经济的运输线位优势,完善了“多路接一路、一路连三港、正反向互济”的运输格局,形成了连通山西、河北、山东、天津四省市的铁路网。
【资料图】
不同于普通铁路,行驶在朔黄铁路上的一般都是两万吨的重载列车,据测算,该线路每开行一列两万吨重载列车,相当于分流576辆公路煤炭重型货车的运能,可减少碳排放约228吨,同时运输全程无撒漏、无扬尘,极大地减少了公路运煤造成的超载、污染等问题,有效助力打赢京津冀“蓝天保卫战”。同时,守护这条重载铁路的安全也格外重要。
邢晓冬是中铁四局三公司的一名员工,他和他的队友的主要任务是检修近598公里的朔黄铁路。 因为工作时间是从凌晨3点开始,这支检修队伍有个属于自己的名字叫“黎明突击队”。
“我们每个工作时间段都是在和时间赛跑,为朔黄铁路两万吨重载列车的平稳运行保驾护航。”邢晓冬介绍,由于施工受到朔黄营业线的影响,无法每日连续展开营业线的施工作业面,只有利用每周协调下来的2至3次天窗时间段,见缝插针,利用凌晨四点至早上九点时间展开施工。
今年夏天,天气格外热,施工现场,热浪滚滚,酷暑难耐,持续高温天气给项目一线作业人员带来严峻的“烤”验。隆隆的机械捣固声在酷暑中单调重复,一支钢钎、一把铁铲、一台手持捣固机,汗水浇透了衣裳。 “黎明突击队”队员的平均年龄只有27岁,但是他们的双手早已磨出了厚茧。
“越是时间紧,越不能盲目地追赶进度,而是要有条不紊。”在队伍中“年长”一些的邢晓冬介绍着自己在工作中摸索出来的经验。他的手中有本工作笔记,记录着每天制定的施工计划。工作日每天他都会与作业队技术人员召开碰头会,交流当天施工情况,解决施工难题,布置次日施工任务。
今年以来,项目施工生产任务繁重,涉及铁路营业线道岔换砟、涵洞加固、桥梁支座等,战线长、工点多。其中,朔黄营业线道岔换砟工程是业主单位重点检修项目,自朔黄铁路道岔换砟工程全面开工以来, 施工人员天窗点凌晨3点出发,到中午11点才能回到宿舍,下午还要参加业主组织的施工总结会,5点才能回到宿舍,面包、火腿、矿泉水就成了大家天窗作业时的主食。
“天窗时间段施工人员每天可以休息5到6个小时,但非非天窗时间段我们也不能闲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例如预备会、协调会、总结会等, 我们经常调侃说‘别人睡觉时我们工作,别人工作时我们也没闲着’。”在邢晓冬看来,他们这个年轻的队伍精力十分旺盛。
截至目前,朔黄铁路道岔换砟捣固1标段已完成71组,完成总量的76%,待10月初换完剩余工程量后,“黎明突击队”将转战黄骅港口,邢晓冬将和他的同事们继续从凌晨3点开始与时间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