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孙杰
在近日举行的2022国际能源发展高峰论坛上,主办方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国家高端智库)发布《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报告认为,我国一次能源供应将由“一煤独大”转向“多元并存、多能互补”,能源需求将于2035年前后进入峰值平台期。
聚焦“双碳”目标下的中国能源发展,报告分析认为,中国能源消费正处于中低速增长阶段,未来尽管经济持续增长,但随着中国城镇化节奏放缓、产业结构、工业结构持续优化,中国能源需求将于2035年前后进入峰值平台期,而后基本稳定。发电等能源转换部门的能源需求占比将持续提升,工业、交通和建筑领域的用能将递次达峰。
对于各品种能源的发展,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石油市场研究所所长王利宁表示,中国的一次能源供应将由“一煤独大” 转向“多元并存、多能互补”,煤炭定位将从2030年前的供应主体,转向2030至2040年间的支撑融合和2050至2060年间的应急保障和兜底保障。中国新能源汽车正步入市场驱动新阶段,将推动石油需求于2030年前达峰约7.8亿吨,推动石油功能定位更快转变。天然气是碳达峰阶段推动经济社会清洁低碳发展的主体能源,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中可发挥关键作用。非化石能源持续快速增长,逐步成为主体能源,电力、氢能等逐渐成为终端用能主体。
从全球范围看,报告表示,世界一次能源需求仍将不断增长,增强能源供应能力仍至关重要。可再生能源正迎来快速发展期,有望在2035至2050年间成为第一大能源。2035年油气占一次能源供应比重将维持在50%左右,主体地位仍不可动摇。
能源安全是全球发展领域最紧迫的挑战之一。论坛发布的《全球能源安全报告(2022)》认为,2022年全球能源价格波动幅度之大、涉及品种之多、影响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堪称首次“全球能源危机”。
对于全球能源安全,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余国认为,造成今年以来全球能源危机的根源不是生产和需求问题,而是供应链中断。大国博弈引发的地缘政治冲突是造成全球能源供需错配、价格暴涨的直接原因,是全球能源安全的最大威胁。随着能源转型加快推进,需要增强能源发展包容性,提高系统韧性。传统能源逐步退出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础上,构建成熟可靠的能源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才能确保能源系统安全可靠、坚强韧性。实现能源转型是全球广泛共识和共同追求。当前,全球碳排放量出现阶段性反弹,能源转型进程短期受挫,但发展方向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