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 实习记者 胡子傲
(相关资料图)
随着复工复产的逐步推进,北京的烟火气也在逐渐回归。据美团外卖相关数据显示,堂食恢复后,平台餐饮外卖订单和营业商家数稳步回升,订单日环比连续增加。
作为守护外卖食品安全的一道“安全锁”,封签可以使外卖源头封口、拆开留痕,在“最后一公里”加强对外卖的保护,降低外卖被不可预知的因素污染的风险。
当外卖重新入手,封签是不是也一同“返岗”了呢?记者近日调查发现,消费者在经历疫情后,对“无接触配送”和“外卖封签”更加重视,这也倒逼商家将外卖“锁”得更加密实,但仍有个别商家在使用封签上打了折扣。
体验:7份外卖有两份仅“打了个结”
中午,记者在饿了么平台“牛喜韩·韩国料理·有汤有拌饭”下单了一份肥牛豆腐汤。一拿到餐品,记者便注意到,外包装袋有两层紧紧粘贴的封签均完好无损,且每个封签都标注了“外卖安心封口贴”“收餐前请确保封签完整再签收”等提示语。
“牛喜韩·韩国料理·有汤有拌饭”下单的肥牛豆腐汤,盖子两边有安全扣密封。
打开外卖袋,里面的豆腐汤也被上了“双保险”。汤用带有“安全扣”的一次性塑料餐盒盛着,不仅能防止他人打开,还可以有效防止汤在运输过程中倾洒。记者在该商家的用户评价中看到,有消费者称,自己等来的食品用一层又一层的塑料保鲜膜“缠”起来了,这也对食品本身起到了较好的保护效果。
密封好的不只这一家。
黄焖鸡米饭川味源美食城店
犟骨头航天桥食宝街店
然而,也有一些商家的外卖封口处让人“不踏实”。7份外卖中,有1份外卖用4个订书钉和一截小胶带封口,看上去并不严实;有两份外卖就是商家简单打了个结,密封效果几乎为零。
小潘烧烤(广渠门店)
现场:个别快餐外卖封口“虚晃一枪”
傍晚6时左右,广渠门内地铁口附近的庆丰包子铺订单渐渐多了起来。记者现场看到,服务员把蒸好的包子和其它菜品装进外卖盒后,马上用专属的外卖袋和封签将食品“封死”。一眼望去,桌上七八份外卖都贴着带有“庆丰包子铺”标志的专属红色封签。
庆丰包子铺(广渠门店)有产品专属标签。
馄饨侯(广渠门)店,包装食物的桌子上“躺”着两卷不同平台的外卖封签。
但在龙潭街道一家春饼店,记者现场看到,春饼外卖只是被服务员套上塑料袋并简单系了个结,放到门口的桌子上等外卖员来取,没有贴外卖封签,更没有有效的密封措施。
沣元春饼(幸福巷店),外卖只是简单打了个结。
追访:商家为何不愿“封”上外卖?
今年4月1日,《网络餐饮服务餐饮安全管理规范》正式实施,新规明确要求,“外卖食品应使用封签或一次性封口的外包装袋等密封方式;封签、外包装袋口在开启后应无法复原;在配送过程中,不应打开食品外包装,发生食品污染应终止配送。”
新规实施近9个月,为何仍有商家不愿贴上“外卖封签”?记者分别询问了几家未贴封签的商家,给出的理由各不相同。卖油泼面的商家说“刚好把封签用完了”,卖烧烤的商家说自己的包装员“太忙忘记贴了”,卖粥的商家则说“自己在网上购买的外卖封签还没发货,只能先用订书钉和胶带代替”。
记者浏览这些外卖商家的用户评价区发现,一些消费者带图“质疑”商家未使用“外卖封签”,说明这些商家不用外卖封签并非偶然现象。而且商家都表明“了解并知晓在外卖派送前需要先用封签‘封’住”,这说明了外卖封签在商家中的知晓率也较高。
那为何商家不愿意使用封签呢?记者采访多个外卖商家发现,使用封签会增加成本是主要原因。
一位经营外卖多年的商户林女士告诉记者,正规的外卖平台一般都会要求商家使用外卖封签,但一些商家为了省成本、怕麻烦,就故意减少操作程序,甚至告诉员工尽量少用或不用“外卖封签”。“虽然封签的价格很便宜,但长年累月下来也能省下不少钱。”林女士说。
记者在某电商平台搜索“外卖封签”发现,普通的封签购买1000张只需13.9元,折合下来1张不超过1分钱,商家还可以设计专属于自己LOGO的“封签”,增加自己的品牌影响力。
在淘宝搜索“外卖封签”,销量最高的13.9元可以买1000张。
饿了么骑手小史每天能跑30单左右,在他的工作中,也总能看到一部分没封好的外卖。他认为,这些不贴封签的商家几乎不需付出什么代价,政府和平台的惩罚力度小,这才导致他们一直钻空子。
另外,记者注意到,某些商家不使用封签,也是由于商家笃定大部分消费者并不知晓“外卖封签”的存在,且没有养成检查封签的习惯。
“你点的外卖有封签吗?”6位常点外卖的消费者听到记者这一问题时,只有1位知道“封签”是什么,并在收到外卖时会关注封口的封签是否完好,这说明外卖封签的群众普及率还有待提高。
观点:每份外卖都应有一份“安全保险”
近几年,外卖在配送途中被偷吃、调包等恶性事件曾多次出现,一张小小的“外卖封签”如同一把牢固的“安全锁”,守护着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让老百姓“点得放心、吃得安心”。疫情期间需无接触配送,经手外卖的人可能更多,“外卖封签”更是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外卖食品的安全,补全了外卖配送环节监管不足的短板。
“如果商家统一封签后再交给骑手,封签开启后无法复原,这其实既是对外卖食品的一种安全防护,也能更清晰地划分责任。”在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看来,外卖食品安全问题涉及方方面面,封签只是解决问题的一项措施,除此之外还应建立网络餐饮平台信用评价体系,在平台上公示失信商家的信息,将信用记录与营业执照信息和个人身份信息相关联。这样即使商家换个“马甲”再开业,以前的信用记录也能在显著位置显示,从而真正发挥信用监管的作用。对于涉嫌存在违法行为、消费者投诉集中或者信用记录不良的商户,还可以采取调整搜索排名、暂时或永久停止提供平台服务等措施。
入口的东西必须保证安全。有餐饮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不愿贴封签的外卖商家应该认识到,利用好封签实际是对自身的保护,也是大势所趋,不能为了一点利益就丢了口碑,也不能总抱着侥幸心理。
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多位专家也提出,平台应加强监管,制定相关的规则和制度,引导平台内商户落实封签使用措施;政府也需加强监管,定期抽查,发现问题后及时整改。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食安封签”的宣传推广,让平台、商家、消费者充分认清“外卖封签”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