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曹政
集众智、汇众力,才能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增强百姓的获得感。北京市发改委13日介绍,去年,市、区两级单位到回天地区开展报到服务1300余次,85项市级报到服务清单全部完成,87.7%的受访居民为回天地区生活环境改善点赞。
报到服务破解痼疾顽症
(相关资料图)
去年年底,回天地区迎来了北京第一个市郊铁路微中心“霍营综合交通枢纽”获批建设。未来建成后,将实现地铁8号线、13号线和市郊铁路东北环线“三线换乘”。更重要的是,这里不只是一个交通枢纽,还与周边商业办公、公共服务功能融合,成为回天地区的活力中心。
这座枢纽落地回天的背后,是多部门通过规划、设计、立项、建设等全流程一体化,探索市郊铁路站点与周边用地一体化综合开发。
这只是去年众多布局在回天地区的重点工程中的一个。去年,市交通委、城建集团、首开集团等单位在到回天地区报到服务的过程中,持续推动霍营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东小口农租房腾退、G区商业项目街区改造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
政策层面,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等单位推动老旧小区管网改造、村庄规划实施方案编制、大型社区拆分等一批支持政策落地;对于老百姓关注的热点诉求,市住建委、金隅集团、首农食品集团等单位推进解决一批施工围挡整治、积滞水点治理、口袋公园绿化栽植、社区道路修缮、社区安全改造等问题。
“2022年,市、区两级单位到回天地区开展报到服务1300余次,85项市级报到服务清单全部完成,在解决居民反映热点问题、历史遗留难点问题和深化治理重点问题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居民自治促进社会细胞活跃
开展“集中整治月”行动,处理违法停车21.1万余起;围绕垃圾分类、物业管理、文体生活等难点问题,社会组织承接160个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形成回龙观、天通苑培育孵化“两大阵地”,累计孵化社会组织500余家……“去年‘回天有我’持续加强社会协同,扩大公众参与,凝聚治理合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相关负责人说。
“回天有我”,这“我”更包括千千万万的普通居民。去年,回天地区持续拓展居民自治渠道,促进社会细胞活跃,让“微治理”富有活力、更有效率:
社区协商议事厅示范点添了12个,开展四级协商议事164次,解决各类问题24项;龙泽家话、回家议事、天北家圆、有话好好说、政民议事厅、“霍营管家”等一批党建协商议事品牌越擦越亮;300余个暖心驿站开放,开展社会志愿服务活动近400场,参与服务人员累计超1.7万人:累计创建楼门院治理示范点33个,打造天北第二社区“立体四合院”,领秀慧谷“楼门美术馆”等一批示范楼门。
与此同时,科技支撑也赋能回天的城市治理,让城市更“聪明”。据介绍,回天地区进一步丰富接诉即办、道路防汛、交通出行等应用场景,充分发挥“回天大脑”数字共享共治支撑作用;同时,创新开发“房屋码”搭建共享开放数字底座,建设“一秒五步数字哨点”实现智慧门禁“闭环调度”,推行电子出入证,开展“智能计算盒子”道路试点,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
87.7%居民点赞生活环境改善
去年,回天居民通过多元渠道提意见、献良策。数据显示,通过回龙观、天通苑社区网提出意见1896条,通过12345市民服务热线提出诉求近14.9万条,累计近万名回天居民参与专项满意度调查。
“在回天居民专项满意度调查中,87.7%的受访居民为回天地区生活环境改善点赞,并认为在交通治理、医疗服务和公园绿地几方面改善最为明显,期待停车管理、养老助残托育等方面有所改善。”相关负责人说。
在这些反馈中,也蕴含着居民对回天未来的新期待:养老设施及服务满意度相对较低,希望未来能增设老年餐桌、进一步完善老年活动场地;虽然轨道交通、地面交通、慢行系统满意度较高,但也希望能进一步增加停车设施、完善停车管理;违法建设治理、公共绿地设施满意度较高,但也期待更好地开展老旧小区改造。
基层治理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去年,‘回天有我’进一步深化,‘党建引领、多方参与、居民共治、科技赋能’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不断完善,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和治理参与度显著提升。”相关负责人说,今年也期待更多回天居民参与共治,共同推动建设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