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北方多地再次出现大风沙尘天气过程,影响范围较广。13日,中央气象台发布的《环境气象公报》显示,受冷空气、大风和传输影响,13日至14日,我国多地仍受扬沙或浮尘天气影响,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沙尘是否出现回流?其未来发展趋势如何?秦岭对沙尘是否有阻挡作用?面对频繁到来的沙尘天气,该如何做好防御?
记者采访了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桂海林、国家气象中心环境气象室主任张碧辉、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遥感应用服务中心首席王新、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成分与环境气象研究所(碳中和监测与评估中心)研究员周春红。
沙尘回流——
北方多地遭遇沙尘二度影响
自4月9日开始,蒙古国南部和我国内蒙古中西部等地出现第八次大范围沙尘天气。从4月10日起,源于蒙古国南部和我国内蒙古中西部的新一轮沙尘天气随着冷空气东移南下,长江以北大部地区均出现扬沙或浮尘天气,湖南北部、江西北部、浙江中北部,甚至福建北部均受到沙尘的明显影响。
按照以往的情况,沙尘南下入海后便一去不复返,但自11日夜间开始,它打了个“回马枪”,专业术语即沙尘回流。
在冷空气东移南下后,除了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外,沙尘随着气流一路直抵西北太平洋。冷空气入海后,我国中东部地区开始受到高压后部偏东风影响,于是,输送到西北太平洋上空的沙尘与中东部还未沉降的沙尘,在偏东风作用下又一路北上,被再次传输到我国境内。其中,在沙尘向北奔袭的这一路上,江苏、安徽、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辽宁、吉林南部、内蒙古东南部等地受到主要影响。
值得关注的是,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监测显示,相较于以往,此次沙尘回流发生位置相对偏南,而之前沙尘回流多发生在东北地区。
叠加影响——
“新旧”沙尘齐袭华北西北
此次南下沙尘不仅打了个“回马枪”,还与新一轮沙尘天气“碰头”。4月13日,新一轮沙尘天气来袭,并与南下回流的沙尘过程相叠加,北方地区的扬沙或浮尘天气进一步增强。
对于沙尘监测和预报工作,中国气象局在2006年就建立了沙尘预报模式,随着预报模式的完善和观测系统的发展,对沙尘已有很好的预报能力。
中央气象台预报显示,未来一周,我国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仍多大风沙尘天气,但范围和强度均弱于目前的沙尘过程。
秦岭效应——
地形、天气系统阻挡沙尘前进“脚步”
在4月9日以来的沙尘天气对我国造成大范围影响的同时,四川盆地、陕西汉中一带似乎成了“漏网之鱼”,成功躲过沙尘影响。
沙尘影响区域除了与天气系统移动路径有关外,还与我国的地形及山脉分布有着密切关系。其中,阻挡寒潮往南进入南方地区、阻挡湿润海风进入北方地区的秦岭,对于阻挡此次北方沙尘向陕西汉中及四川盆地的侵入就有着显著影响。
防御措施——
从沙尘特点入手筑牢防线
面对沙尘影响,防范措施不能少,科学防范要从沙尘的特点入手。
首先,沙尘粒子可能会携带重金属、病菌、过敏原等危险物质。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以及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或过敏体质人群,尽量待在室内并紧闭门窗,减少室外活动时间。外出时应做好个人防护,如佩戴口罩、护目镜等。其次,在沙尘天气来袭时,能见度较低,交通运输会受到很大影响,打开车灯有利于行车安全,驾车应降低车速;户外劳动或高空作业人员应停止作业。第三,沙尘天气往往伴随大风,对大棚等设施农业影响较大,可吹走农田表层营养物质,导致土壤沙化或更为贫瘠,应及时采取防风固沙等相应措施,减少损失。
来源:中国气象局
流程编辑:tf028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