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牛伟坤
11月25日13时30分,打捞工程船“奋力轮”装载着长江口二号古船,平稳进入上海船厂旧址1号船坞内。近2个小时后,古船弧形梁沉箱精准地落座至预先浇筑的马鞍座上,这意味着 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整体打捞阶段的任务圆满完成。未来,文物工作者将统筹开展保护舱建设、古船考古发掘、船体和船载文物保护、博物馆规划建设等工作。
长江口二号古船位于长江口航道上,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遗存,是目前国内乃至世界上发现的体量最大、保存最为完整、船载文物丰富的古代木质沉船之一,填补了我国清代晚期大型木帆船研究空白,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因水流长期冲刷导致船体逐渐露出海底,难以原址保护,加上长江口浑浊水域无法实施全面系统的水下考古发掘,为确保古船安全,国家文物局组织多方论证,确定采用整体打捞发掘方式进行古船的考古和保护工作。11月21日0时40分,古船整体打捞出水, 时隔150多年重见天日。
出水文物特别是海洋木质文物整体保护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为了确保古船船体和船载文物安全,国家文物局组织多家单位研究制订了古船分阶段保护工作方案。古船出水后,现场保护工作立即启动,文物保护专业人员现场对桅杆和桅夹捆绑固定,对暴露船体进行保湿处理、整体覆罩保护;同时,分别对文物所处区域的海水及淤泥取样分析,及时获取古船文物保存环境的原始信息。 在古船进入船坞落座后,专业人员将在1号船坞现场区域增加围挡封闭,建立区域安防系统,提升安全防护等级。文物保护团队也将进一步采集各类样品进行检测分析,及时开展离散暴露船体构件临时加固保护、船体保湿处理。
长江口二号古船博物馆也将筹建,选址于杨浦上海船厂旧址。建设过程中,工作人员将在1号船坞区域建设一座覆盖整个古船沉箱的临时考古站,搭建钢结构棚架保护舱,搭载照明、安防和文物保护等系统,开展保护舱环境状况实时监测和调控,确保舱内各项环境参数稳定,确保船体及文物安全。 2023年10月前,临时考古站将建设完成,古船将进入实验室考古发掘与文物整体保护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