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张宇
北京时间2月9日深夜10点多,当地时间傍晚5点多,强震后的土耳其马拉蒂亚市正走入黑夜,救援人员在艾哈迈德·萨里奥格鲁斯街上点起了火堆取暖,不远处的废墟之上,中国蓝天队员仍在争分夺秒地搜救。 “建筑物倒塌情况异常严重,未倒塌的建筑也成了危楼,现场救援难度极大。”回顾首日的救援情况,来北京房山蓝天救援队的队员潘实成说。
据中国蓝天救援队国际部联络官何庆榕介绍, 蓝天救援队目前所在的马拉蒂亚市距离震中仅有38公里,是重灾区。据土耳其官方统计,该市受灾人数约81.2万人。 在中国蓝天救援队到来之前,马拉蒂亚市还没有国际救援力量抵达。
当地时间9日中午12点多,蓝天队员利用生命探测仪反复确认后发现,一个疑似生命信号来自一处废墟下方1.75米处,在生命探测仪的监控屏幕上,代表生命迹象的红色信号持续闪烁。
然而,现场倒塌的楼房一层层压下来,让搜救环境变得非常复杂,且周边大楼也存在随时倒塌的可能性,救援人员在挖掘搜救方面格外谨慎。 “我们救援队员都非常着急,目前已过‘黄金72小时’,低温环境对被困者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何庆榕说。
潘实成说,“想要挪动混废墟的钢筋混凝土,只能依靠大型挖掘机,人力在废墟面前显得格外渺小,无从下手,只能是让挖掘机先挖,遇到孔洞或狭小空间时立即停止,人力再赶上去搜寻。”
虽然现场有很多救援困难,但也有得力支持。“这是我们在国际援助搜救任务中, 首次解决了语言沟通障碍。”何庆榕说,中国蓝天救援队在出发前就和土耳其驻华使馆、以及当地应急管理部门做了对接,他们联络了在土耳其的华人、有着在华留学经历和在孔子学院学习经历的人员, 组成30人的翻译小组,“本以为现场要用英语交流,但翻译人员的加入,让我们的救援效率大大提高。”
何庆榕说,搜救首日任务完成后会召集7组人员召开复盘会,大家总结经验,制定第二天的搜救计划和确定搜救点。“救援没有‘到点下班’一说,我们会根据现场情况决定休息时间, 一旦发现现场有生命迹象,会随时前往搜救。”
截至北京时间2月10日凌晨4点多,土耳其当地时间深夜11点多,救援现场还有一组蓝天队员坚持作业, 他们已连续工作超13个小时,目前全体队员状况良好。